九年前我寫漫畫《BANANA FISH》(戰慄殺機)的心得時,只提到若美國男星瑞凡菲尼克斯(River Phoenix)當年沒有驟逝,也許我們有機會看到《BF》的真人版(其實《BF》也曾三度改編成舞台劇,但一方面只在日本國內演,一方面我對舞台劇無感)。當時壓根兒沒想到動畫版的可能,因為以題材敏感度以及與時代背景的連結,把《BF》改編成動畫絕非易事。沒想到,連載結束的二十幾年後,作為慶祝作者吉田秋生出道四十週年紀念活動的一環,《BF》真的以動畫之姿登上電視螢光幕!在日本播出時間為2018年7月至12月。
以下是我的《BANANA FISH》動畫版心得:
🍌【劇情】🐟
《BANANA FISH》原作漫畫單行本有19集(扣掉番外篇《ANGEL EYES》和《光之庭》不算也有18.3集),但動畫版只做半年共24集,可想而知得砍掉相當多劇情,但負責操刀全篇劇本的瀨古浩司先生,功力比起某姓高橋名ナツコ的廢物優秀許多。根據我在網上搜尋的各方感想,劇情被刪減的程度是多數原作讀者能接受的,也沒聽說只看動畫沒看原作的觀眾有抱怨看不懂。不過還是有角色被犧牲,例如蕭特之姊瑪迪雅(マーディア),長相從東方美人變成東方路人,跟查理的地下情、跟亞修與辛的互動也沒了。原作裡警方一直有追查跟帝諾相關的事件,但動畫版只有一開始有描寫,之後便無消無息,搞得好像警方沒在做事。動作戲的部份,瀨古先生也承認這部動畫是「故事」優先,逼不得已時就只好犧牲動作戲,像下水道逃亡、博物館驚魂夜、對福克斯的籠城戰等,都被嚴重濃縮,未能充分表現出亞修的作戰頭腦,也讓觀眾產生亞修好像上一集才逃出怎麼這集又被抓了的錯覺…(汗笑)
亞修和英二的互動則幾乎全部忠實呈現(唯一被砍的只有在街上的那段),而且有他們兩個的「友愛」劇情,作畫品質都會特別好喔!(大概是內海紘子監督有特別盯著吧!哈~)
有些電視動畫偶爾會有「總集篇」(美其名是回顧之前的內容,但據說是動畫製作公司快開天窗時就會用出這招),《BANANA FISH》動畫沒有做過任何總集篇,把所有的時間利用到最極致,能塞劇情就盡量塞,連片尾曲的時間也不放過(內海監督說負責第二期ED的畫師跟她訴苦,第二期總共11集,只有三集真正有播出原本的ED畫面!),但就算這樣集數還是不夠,所以最終回甚至創下了「ノイタミナ」(日本富士電視台深夜動畫時段的名稱)的紀錄--加長十分鐘!
沒在動畫版演出的原作劇情,如亞修和蕭特去民家偷雞、上面提到的亞修和英二在街上的對話等,則被放到預告。《BF》動畫版的下集預告不像一般動畫接著當週的劇情播,而是每星期二在動畫版官方網站釋出。或許是為了調劑(?)觀眾被虐慘的身心,預告大多是角色們的搞笑對話構成,內容不一定跟影像相關。像某集就是李月龍大罵英二『去跟送飯的道歉!』(因英二被關在月龍家時為了逃跑而毆打了送飯的僕人)。不過劇情比較嚴肅的集數(如#09),預告也比較正經些。
🍌【作畫&人物設定】🐟
這部動畫的作畫品質不是很穩定,動作場面多的集數,作畫普遍較差,尤其是逃出帝諾邸(#10)、地鐵對決歐撒(#13)兩場重頭戲,人物醜&動作頓到讓我想哭~別看原作是少女漫畫,吉田老師畫的槍戰比動畫版流暢也有魄力多了!動畫版中的近身搏鬥相對槍戰而言畫得較好,如#01亞修在酒吧的連續打鬥動作簡直神作畫!不過,根據有買影碟第一卷的5ch鄉民證言,作畫崩壞的部份在影碟都有修正。第二卷原本預定在2018年底發行,也因官方宣稱要『追求更好的品質』延到了隔年二月底上架,最近官方甚至宣佈要舉辦「影碟修正版」的公開放映會,看來是真的「修很大」!?
動畫版只有一個地方大勝原作,就是「色彩」!原作畢竟是黑白漫畫(而且我在單行本裡沒看過任何彩頁),加上吉田老師的畫風偏向簡潔,背景經常不是一片黑就是一片白。動畫版充分利用了色彩上的優勢,也很會利用光和影塑造氣氛。


人設方面,外型改變最大的應該是英二吧~原作裡的英二就是個年輕時的野村宏伸長相比較樸實(?),動畫版眼睛至少放大兩倍,萌度也加倍(←),原作裡跟亞修有些比較黃色的低級笑話也被刪掉了顯然是為了腐女需要。辛的哥哥勞(ラオ,舊譯拉歐)則變成看起來就像壞人的臉。至於動畫版變帥的角色,首推亞修的手下亞力士(アレックス)!另外,白(ブランカ)為原作讀者所「詬病」的超寬肩幅和有如「金八老師」的髮型,在動畫版也做了改良。

由於吉田秋生老師的畫風逐年變化,亞修在原作漫畫的前、中、後期長相差很多(多數鄉民認為中期為最美形,至於前期是「大友克洋風」,後期是馬臉風…)。動畫版的亞修則維持一定的美形長相,也算是動畫版的優點之一。
🍌【音樂】🐟
第一期的配樂經常被5ch鄉民們抱怨,因為像帝諾,以及李家兄弟等華人角色都有專屬的「主題音樂」,但有時插入的時機很突兀,音量更大到連角色的講話聲都聽不清楚。動畫組大概聽到了鄉民的怒吼,從第一期後段開始比較少聽到突兀的配樂,也懂得適當的「靜音」(有些時候無聲勝有聲啊~)。第二期還有很多我很喜歡的配樂,像#18亞修和白最後在倉庫對話時那段以及#24最後的鋼琴曲。
Survive Said The Prophet演唱的第一期OP<found & lost>和第二期ED<RED>、King Gnu的第一期ED<Prayer X>以及BLUE ENCOUNT的第二期OP<FREEDOM>,兩首OP和兩首ED,都是各個樂團為了《BF》量身打造的曲子。因為我之前看的某部垃圾(見下文)的OP有夠爛(ED曲子好但畫面也很爛)。看到《BF》這麼用心製作的OP和ED真是感動~(個人最喜歡第二期OP,第一次看到時在電腦前深受震撼!)


🍌【配音】🐟
主要角色的聲優名單公佈時,我唯一算熟的只有森川智之。其中幾位聲優也有參與我之前看的某部垃圾(見下文),但他們在那部垃圾的表現都不怎樣,像配蕭特的古川慎在那部垃圾裡根本沒戲(!?其實本來是要角的,只因不得編劇疼,戲份都被砍光光~);配歐撒的細谷佳正,也在那部垃圾裡被我評為最不適任的配音之一;內田雄馬給我留下的印象也很薄弱…
但這些聲優到了《BF》這間錄音室,聲音全都活過來啦!內田雄馬我一開始覺得還好,但看到最後覺得他就是亞修!!幾乎所有角色的聲優都頗合襯,好像這些角色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聲音--除了勞(齊藤壯馬)…因為動畫版修改了他的長相,我覺得應該是更「粗勇」的聲音…還有亞修的繼母珍妮佛,釘宮理惠的蘿莉聲讓我很出戲…
為帝諾配音的資深聲優石塚運昇先生,不幸於2018年8月過世,當時《BF》動畫才開播一個月,大家紛紛揣測是否會受影響而找他人代打。直到動畫最終回播出,漫迷們才知道原來石塚大叔早在生前就配完了帝諾的所有戲份!不知是否因為自知來日無多而如此拼命,敬業的態度真是令人感佩…

🍌【Sanna的碎碎念】🐟
近年日本動畫界題材短缺,挖老漫畫做新動畫不再是稀奇的事。就我個人涉獵的作品,包括樹夏實的《天國少女》(花咲ける青少年)、岩明均的《寄生獸》、藤崎龍的《封神演義》等,都是在漫畫完結多年後首次製作或重製動畫,但動畫版的成效都遠不如原作漫畫。《天國少女》動畫版是由日本國家電視台NHK製作,集數充足(將近一年期),照理說品質應該不成問題,結果呢?人物變形十常八九,背景音樂寒酸到只有兩三首輪流播,主要聲優名氣響亮但表現平平;2014年的《寄生獸》動畫版,人物設定公佈時就註定是失敗作(新一怎會變成瘦弱眼鏡男!還有莫名其妙的原創女角!),劇本也差,重要的台詞或被剪或被砍,作畫和配樂更在水準之下;至於「爸窮」(覇穹封神演義)不用說--長達半年的惡夢啊!也就是因為以上作品帶來的慘痛記憶,我對「老漫動畫化」毫無信心。
才剛被「爸窮」動畫組弄得身心俱創,《BANANA FISH》動畫版開播,我抱著必死(?)心態看了#01,登時黑白人生變彩色(?)。之前看爸窮時,每集看完都一肚子氣,只想問蒼天:藤崎龍是做了什麼讓動畫之神這麼不待見?封神迷又是做了什麼要讓這種垃圾每星期來折磨我們的心靈?但,看了《BANANA FISH》,我對日本動畫界已死的信心回來了!這才是我要看的動畫啊!動畫的目的應該是娛樂而不是凌遲啊!
我已經很久沒這麼認真追一部動畫,上面提到的原作漫畫都是我非常深愛的,但動畫版我每集頂多看一次寫篇感想,絕對不會想看第二次,感想寫到後來也常會因為疲乏而濃縮。但《BF》我不但每集看,有時會看到四~五次,也每集都寫感想:
【延伸閱讀】
我的動畫版各集感想(連結到日記分站):
#01 バナナ・フィッシュにうってつけの日(A Perfect Day For Bananafish)
#02 異国にて(In Another Country)
#03 河を渡って木立の中へ(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
#04 楽園のこちら側(This Side of Paradise)
#05 死より朝へ(From Death to Morning)
#06 マイ・ロスト・シティー(My Lost City)
#07 リッチ・ボーイ(The Rich Boy)
#08 陳腐なストーリー(Banal Story)
#09 ワルツは私と(Save Me the Waltz)
#10 バビロンに帰る(Babylon Revisited)
#11 美しく呪われし者(The Beautiful and Damned)
#12 持つと持たぬと(To Have and Have not)
#13 キリマンジャロの雪(The Snows of Kilimanjyaro)
#14 夜はやさし(Tender in the Night)
#15 エデンの園(The Garden of Eden)
#16 哀しみの孔雀(Lo, the Poor Peacock)
#17 殺し屋(The Killers)
#18 海流のなかの島々(Islands in the Stream)
#19 氷の宮殿(Ice Palace)
#20 征服されざる人々(The Unvanquished)
#21 敗れざる者(The Undefeated)
#22 死の床に横たわりて(As I Lay Dying)
#23 誰がために鐘は鳴る(For Whom the Bell Tolls)
#24 ライ麦畑でつかまえて(The Catcher in the Rye)
《BF》動畫版的每一集標題都是取自小說的名字,譬如第一集的標題「A Perfect Day For Bananafish」除了是本作品的關鍵字,也是美國作家沙林傑(J.D. Salinger)的短篇小說名字,最後一集「The Catcher in the Rye」也是沙林傑的小說作品,台灣慣用中譯為《麥田捕手》。其他集的標題則取自如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福克納(William Cuthbert Faulkner)等人的作品,也恰巧符合了這部作品以美國為舞台的背景設定。